欢迎您来到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中国混凝土世界杂志专访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副会长林炳煌

林炳煌,赣南人士,刚过不惑,正值盛年。他拥有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激情,又拥有从事混凝土产业的厚重,勤于思考,善于表达。林炳煌现任赣州瑞康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州瑞康”)董事长。赣州瑞康是赣州中心城区产能最大的混凝土企业,拥有两站五条线,年产量一百多万立方米。然而,从全国混凝土企业规模上看,赣州瑞康这家企业不是很大,但林炳煌让赣州瑞康展现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创新和他的特色。

中国混凝土产业年产量已超三十亿立方米,年产值破一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家混凝土搅拌站。在中国混凝土这一片浩瀚的蓝海中,赣州瑞康像一滴水,与万余家混凝土搅拌站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混凝土版图。但在中国混凝土市场的汹涌波涛中,林炳煌又是一个弄潮儿,他对混凝土产业的思考,他的理念、他的实践和他的梦想,都显现出一个新型混凝土人在中国混凝土历史性大转型进程中的所思所为。

今年七月上旬,“第九届井冈山论坛”在江西赣州大余丫山隆重举行。记者在这里邂逅了林炳煌,与他有了一番交谈。听他对当前市场困难中混凝土企业的应对思路,听他对混凝土产能过剩的分析,听他对混凝土企业巨额应收账款的出路,听他对中国混凝土行业协会作为的思考,很受启发。

 

  相遇混凝土-我的混凝土初心

 

记者:您曾从事IT产业,请问为什么转战混凝土企业?

林炳煌:在从事预拌混凝土产业之前,我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是主修通信工程专业,又辅修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双学士。2002年,我毕业后来到深圳中兴通讯从事信息化工作,当过程序员,从项目经理做到IT总工程师,这在当时是风行一时的工作。2010年7月15日,我记得非常清楚,距今刚好是整整的13年,就是这个日子,我从深圳回到了江西赣州,进入了混凝土产业。起步的时候,从信息化行业到当时的预拌混凝土产业,我有一种由高端到低端的感觉。

从俯视混凝土到敬畏混凝土,确实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转变过程。2014年,我参加了“第一届井冈山论坛”和清华大学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听了多位老师的讲课,受到了启发。特别是当我面对面聆听了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廉慧珍老师的课后,更是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廉教授当时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但是她在给我们讲课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精神矍铄。她的激情,她对混凝土的热爱,她深入浅出地传道授业,都感染着我。记忆深刻的是,廉教授介绍了某位混凝土学者,锲而不舍地用60年的时间,心无旁骛地记录了一批混凝土强度的变化曲线,从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这个故事让我第一次触摸到了混凝土人强大而丰盈的精神世界,对我产生了恒久的吸引力。我从廉教授身上,感受到了混凝土前辈不屈的精神,激发了我的热情和斗志,也点燃和坚定了我从事混凝土工作的梦想——想体验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的情怀。尤其是当廉教授介绍说,这位学者描绘出的混凝土强度曲线是动态的,说明混凝土是有生命的,听起来是多么的奇妙。我还对廉老师讲授的混凝土标准及其对耐久性标准的研究记忆犹新,这次的经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坚定了我从事混凝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从进入混凝土行业之初,我严抓细管企业的五大核心能力建设。

一是品牌领先能力的建设。我认为企业品牌能力建设主要通过品牌项目来打造。我们把目光瞄准了服务赣南地区的重点工程,无论是大型桥梁、超高写字楼、高架路、高端的大型房建等,都由我们来保供混凝土。通过参加重点工程、品牌工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管理水平,而且将方方面面的能力融入进了企业的品牌建设中。

二是供应领先能力的建设。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生产能力。2011年,我们从南方路机购进了生产设备。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搅拌车的运输能力、原材料的储存能力、泵送车的泵送能力等,全面提升我们混凝土的供应能力。

三是技术领先能力的建设。2011年,我们提请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鉴定使用我们的C80~C100高强、高性she能混凝土项目。鉴定会请了许多省内的专家,我在会上进行发言,赣州瑞康是来自赣南老区的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请在座的专家多关心我们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当时江西省建材院的宋冬生院长也在现场参加评审,他在发言中说,“你们的产品做得很好,但我没有想到江西第一个做C80~C100混凝土的企业来自赣南。”听了专家的评语,让我深深感受到技术领先的力量。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大的投入。比如,虽然我们搅拌站规模不大,但是我们的品种规格齐全,像清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我们的保供能力很好。

四是服务领先能力的建设。我们的服务领先能力体现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中,像我们的市场部,只有经理一个人,他不做应酬,依靠我们企业的品牌,依靠老客户,依靠回头客。我认为,市场服务是服务项目经理、商务和采购经理,生产调度服务是服务项目的生产经理、施工员和栋号长,技术服务是对接项目的技术总工、实验室主任和资料员。此外,我非常注重“两个深入”的管理工作,“两个深入”即“深入基层,深入客户”,“两个深入”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正确掌握操作一线、客户一线及合作伙伴的准确情况,“两个深入”也是抓好公司内部管理和建立客户良好合作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常抓不懈,包括我自己也会深入到客户一线去,对项目服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服务,使我们对客户端拥有最短的服务半径,而且服务没有死角。

五是管理领先能力的建设。重点体现在数字化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上。我们采取全网数字化管理,10多年前就取消了纸质化办公,每个部门管理人员很少,采取偏平化管理,精简管理zuo层,提高管理效率。还有原材料的采购、大宗材料的采购,我们都是采用直供渠道,像水泥选购万年青瑞金总部的产品,外加剂采用科之杰的产品。为此,科之杰在赣南建立了实验基地,我们能享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另外,多年来我们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上不断投入资金,推进智能化改革,提升工作效率。

  十年磨一剑 -我的混凝土实践

 

记者:作为一名年轻的混凝土民企老总,请谈谈您对混凝土产业的理解。

林炳煌:这些年我把混凝土行业当作制造业来做。为什么说当作制造业来做呢?因为制造业的管理要求,需要设置许多的流程节点,这些节点不仅负责输入输出,还可以做到全过程的追溯。在企业的各个管理线路上,我们设置了很多的控制节点。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客户选择,做好客户选择是市场工作的第一要务,目前应收账款是许多企业的难点,但是因为我们做好了客户选择,碰到欠款企业,我们也不轻易停供。不停供的原因是我们选客户的时候,已经对客户的信用资格进行了审核和考察,查清楚合作客户的信用记录和其本身的业务质量,所以我们没有坏账。近几年来,暴雷的房地产和基建工程,没有一个项目与我们有关,与我们历来十分注重客户质量分不开。面对应收账款的问题,我认为过程控制非常重要。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企业在发展中不仅注重质量,还十分注重安全。在打造五大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还着重建设企业的五大安全底线管理,包括质量安全底线、生产安全底线、环保安全底线、法律安全底线和现金流安全底线。

在环保安全底线管理方面,我们不仅年年投入,而且是大投入,现在已经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我们在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都可以通过自身循环,经过处理后,将废水转化成肉眼可见的清澈的水。然后把清澈达标的水输送到清水池,再次进入生产循环,实现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我相信,做好环保工作,企业就会得到相应的回馈,目前仅就污水的环保处理这一项,每个月可以节省资金2万元。

在生产安全底线管理方面,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我们也做了大投入,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常年不懈地抓全员安全生产,总体上来说员工的安全意识很好。过去的运输车辆,混凝土企业都是靠GPS来监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全天候无死角的视频监控。我们的每个车辆上装有6个摄像头,全过程都有视频记录监控,泵车也有全程视频监控,可以远距离使用电子眼达到监控的目的。不仅如此,我们还提升了企业的中控操作,在中控室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车辆的现场运作。虽然投入大,但是因为一直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所以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比较好。过去对司机的安全教育,我们每个月做2次面对面的安全交底教育,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天都会对司机进行面对面的上岗安全交底教育。在司机上岗前,我们还会注意他的心情和他的情绪,进行出车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核实没有任何问题后,司机和运送部长同时签字签认,开始一天的工作。运送生产安全的核心在于人、机、速度和道路勘察。对于车辆,现在我们做到每月小保养,每季大保养;对于行驶速度,我们严格限速在40公里/时以内,一旦超速汽车会自动报警,只要发现司机有超速行为,我们就会对司机进行处罚。

在质量安全底线管理方面,我们把产品的国标、行标作为质量安全管理的底线,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企业的管理标准要远远高于上述标准。我们会把客户请到工厂,让他们现场观看企业的原材料情况和生产一线的运行情况。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习惯选择高端品牌,产品性能非常稳定,控制能力强。我们会把每一种材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要求都对客户讲清楚。在配合比设计上,我们的设计水平比较高,还会根据部位进行定制化设计,如对屋顶的混凝土进行单独的设计,增强其防水和防裂的功能。前不久,一位客户对我说,他们在做防水的封测时,发现我们的混凝土防水效果很好,基本上找不到漏点。

混凝土行业怎么提升地位?怎么提升尊严?我认为首先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性能好,那么你在项目上就有地位,就有话语权。我们的技术总工和项目的技术总工、实验室主任合作非常融洽,关键在于他们非常认可我们的产品质量,对我们的产品质量非常放心。目前我们还在抓现金流安全底线、法律安全底线等,我们要把“赣州瑞康”建设成混凝土行业小而精的标杆。

  

  绿色+智能   我的混凝土梦想

 

记者:请问林总,对混凝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思考?

林炳煌:关于下一步是怎么思考的呢?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中央提出了从能效双控转到了碳排放双控,那么我们混凝土企业必须顺应这个转变。对于“碳中和”“碳达峰”,我的思考是需计算出混凝土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对零碳减碳的新技术给予高度的关注,比如说把二氧化碳加入到混凝土里,会产生哪些新的变化。此外,要关注并切实减少水泥用量,比如说每立方米混凝土可以减少10~20公斤的水泥,时刻跟踪目前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

我认为混凝土产业的生存困境,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影响;另一方面,混凝土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特别是,眼下混凝土行业的产能运行严重不足。对混凝土行业当前最大“痛点”—应收账款,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这种局面,最核心的解决方式是推动行业的集中度建设,以C10为首的行业头部企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赊销,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才能实现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

  加强科技赋能,智能赋能生产。现在,我们在混凝土搅拌生产的过程中,准备引进“黑灯工厂”。“黑灯工厂”有2个重要环节,一是内部生产的布料,二是对混凝土坍落度的监控。搅拌机内部做到可视化,下料的时候采取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测算。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无人化生产模式,对混凝土的下料口进行机器手臂接料,机器人全封闭做试块,每个试块置入芯片进行养护,自动传输养护数据,28天以后再取出试块试压,全程无人参与。企业想要实现绿色低碳、数字化赋能,要利用多环节建立数字化智能体系,完善混凝土生产的方方面面,全面实现混凝土搅拌生产的数字化运作、监控,无人化和可视化控制。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传统的混凝土企业怎么转型升级?怎么才能高质量发展?怎么才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转型,传统企业面临大浪淘沙,目前我们与江西万年青合作,正在新建2个全新的混凝土企业,这2个企业将承载我们的梦想与愿景,寄托着我们的信息化梦想、智能化梦想和高质量发展梦想。

这次参加“第九届井冈山论坛”,我看到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年以来,吴文贵会长深入各省协会和企业调研,最难能可贵的是深入到了生产企业、设备厂家、外加剂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看到协会在吴会长的带领下,努力实践党中央大兴调研之风的要求,在组织企业座谈中,不但关注头部企业,而且也深入到中小企业交谈。在每个小企业,都能用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心声。协会提出的工作,无论是标准引领、科技创新,还是信用建设,我们都表示赞同和拥护。面对困境,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国家从高速发展转型到新常态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从新发展的理念去提高认知,经济发展增速从两位数到一位数,许多限制性的因素非常突显,比如环保和能源。我们要学习新发展理念,解决思想问题,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目前的现状,所以我们要学习思考,要自身转型,主动进化,学会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获尊严。

与吴会长相识和交谈,加深了对吴会长的了解,比如信用体系建设与评价,这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帮助。协会从全行业的角度出发思考行业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应收账款,混凝土企业在市场上话语权的弱势,还有思考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共性问题。我们非常欣赏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和吴会长能勇敢地面对行业的难题,从来都不回避,一直都是务实肯干,直面问题,认真思考,不断推动问题的解决。我们相信这些工作对混凝土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与评价,对应收账款的减弱和转化,都会有所帮助。关于协会服务会员的工作,我认为“两感”很重要,一是要加强副会长以上会员的重要感,二是要增强全体会员的参与感,要围绕“两感”来提升服务工作。在这次“第九届井冈山论坛”举办之际,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和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签订了全方位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共享共赢,这是一件有很有意义的创新举措,也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对我们江西革命老区混凝土行业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在行业协会建设上,我们要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总要求,在加强党的领导中继续奋进新征程,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再显担当。协会服务的核心在活动,特别是培育和运用好品牌活动,推动混凝土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已连续举办九届的“井冈山论坛”,就是很受企业欢迎的品牌活动,我们要珍惜这个品牌,深入推动这项活动,使其更具影响力。

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的本质不是身家,而是一种精神特征,一旦缺少了拼搏、超越、创新的精神,不再努力了,就不是企业家了;创新是一种不断求新、实践、改善的状态,对我们传统产业来说,创新的空间更大。我们要善于跟着新的发展理念走,不断求新,不断实践,不断改善,通过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修正自身的局限性。我提议我们协会还要做一项工作,就是在面对大浪淘沙时,要给全体会员企业讲清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我们要做到爱护我们的行业从业者,爱护我们的企业家,保护企业;做到让优秀的企业能创新发展,转型的企业能安全着陆,退出的企业能体面告别。

  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